香港历任港督次序 (香港历届总督次序 表)〔香港历届港督简介〕

本日 我们分享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课外读物”,作为一个365天关注创业内容的小编 ,也想偶尔 给各人 保举 一些与创业无关 、却能让我们更好的认知这个天下 的东西 。在如许 的桑拿天儿里,打开空调,静下心来,读一篇好文。

对香港文化的印象 ,大多数人还定格在上个世纪90年代,比如 当时 影戏 《古惑仔》、《重庆丛林 》又或《笑剧 之王》。而香港中文大学传授 、中国当代 墨客 北岛曾保举 过一篇文章,他说:

在香港定居四年 ,不停 在探求 香港的文化定位,由于 那是探求 自身定位的紧张 参照系。近来 我读了陈冠中老师 写的文章《九非常 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这篇文章让我很震动 :一是陈冠中老师 把长达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社会文化的源流讲得云云 清楚 透彻,再就是这香港社会文化的演变云云 跌荡 升沉 触目惊心 。我为本身 的孤陋寡闻而羞愧。

以下就是陈冠中老师 的《九非常 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

  1

英国初入香港

如今 我们所说的香港 ,是包罗 新界、九龙半岛 、香港岛及约260个大巨细 小离岸的岛屿岩礁的。

香港最早的住民 大概是未被汉化的越人。从出土文物看,越、楚、华文 化在秦汉年代已在这个地区 有所交换 。唐朝曾在本日 屯门设镇驻军,而宋朝曾在此创建 末了 帝都 ,这些都不说了。

香港最早的书院是邓符协在锦田建的力瀛书院,,建于宋代。到了清代,由定居者设立的书院 、书室计有40多所 。这一点已很好的阐明 香港虽处于大陆的最南端 ,却并非中华文化的化外之地。

单说香港岛,那又是什么状态 ?穿鼻草约后,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义律率众在1841年1月霸占 香港岛。当时 的英国交际 大臣巴麦尊很气愤 ,他原来 叫义律在舟山群岛抢一个岛 ,但义律却自作主张拿了香港岛,一个在巴麦尊眼中是「险些 了无一屋的荒岛」 。这句话厥后 被不绝 引用,但我们不要把这句话认真 ,这是一个英国人用来骂另一个英国人的气话,并不是对究竟 的形貌 。

英人霸占 香港岛后,义律做了一件事:下檄安民。

为什么要安民?由于 当时 香港岛已经有5000至7000住民 ,并不是荒岛。

别的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香港在鸦片战役 前只是个渔村 。这说法也稍有误导,由于 不是只有一条村,而是有很多 个村或定居点如石排湾、黄泥涌、鹤嘴 、柴湾、大潭、田湾 ,湾仔 、大潭笃、扫杆埔、石澳 、薄扶林等,而且不肯定 是渔村,更不是三家村 ,有些定居点已经是有相称 规模的,譬如在石挂湾即如今 的香港仔一带约有200幢房子,足以促使英人将该地改个他们认识 的名字叫阿巴甸。一名美国传教士发现赤柱有580住民 ,分本地 ﹝广府﹞、客家、鹤佬﹝福佬、潮州﹞三系 ,尚有 商户145家。

当时 ,香港岛尚有 蜑家艇民 。不外 岛上住民 除有捕渔为业者外,很多 是务农的 ,说不定尚有 植香树及制香出口的手工业,更有已形成墟市 的镇头和贸易 港口如赤柱 、筲箕湾、石排湾。我们从前 常以「开埠」来说殖民地的开始,这个说法是有点用了英国殖民者的眼光来看香港的 ,着实 在鸦片战役 前,香港已经是个中式的埠。这包罗 水域里的海盗 。

当时 一些在赤柱、石排湾 、鸭利洲、铜锣湾等地的古刹 ,都藏有18世纪的钟鼎 ,表现 它们的创建 已有一段日子。

1838年,在离岛大屿山的大澳有119家商户捐款 重修天后庙,1841年又有98家捐助洪胜庙。可见离岛在鸦片战役 前也不是化外之地 。

更有英人在1841年4月记录 说 ,他们在石排湾发现一家学校,让他们想起故乡 的村校。稍后的记录 说该校校长除留了辫子外,模样外形 举止都像英国学校的校长。原来香港岛在英国人来到前也有书室 。着实 ,1841年香港岛已有9间私塾。

从本文的主旨而言 ,我这里想创建 的是香港包罗 香港岛在成为殖民地的那刻,文化上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带着中华文化进入殖民地时期的。

  

  图为1890年 ,香港中环举行 填海时的景象 。图中的堤岸,即今干诺道中 。

  2

带有中国基因的自由港

义律的檄文很有预言意义,他说岛上住民 及华人将依照中国的法律和乡规民约来管治 ,除了一条:禁绝 利用 酷刑。

别的 ,义律公布 香港为自由港。

不久后,由于 英廷包罗 维多利亚女皇的不满 ,义律被调走,但他的想法固然 没有全部但在很洪流 平 大将 成为香港的实际 。这里必须阐明 一下英国式殖民地政策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以贯之的政策。

北美是吸纳大量移民的殖民之地。在印度用的是所谓间接统治 ,而英人从18世纪中开始控制印度却要到19世纪中以后才承认 那是殖民地 。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英国殖民者把一块高出 250个部族的地皮 划为一个殖民地。在西非的加纳,本地 的阿山提王朝已不是我们一样平常 想象中的部落社会,而是靠近 当代 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有典章制度官僚构造 ,故此当英人入侵时,有构造 的反抗也特别 剧烈 ,厥后 英国人不但 把阿山提王朝巅覆掉,并把人家的都城 、一度繁华比美同期欧洲都会 的库麻西城整个毁灭 。

不外 ,对一些港口殖民地 ,如直布罗陀 、马尔太、赛普路斯、海峡定居点﹝槟城 、马六甲、新加坡等﹞及香港,英国殖民者的伎俩 有雷同 之处:这些殖民地都是水师 基地,有的也是做贸易 转口的自由港 ,目标 是借以跟大陆腹地做交易 或打劫 资源,本身 既不是重点殖民之地,也不是质料 或作物产地 ,或英国工业制成品 的斲丧 终站 。同时,英国式殖民主义不以为 有责任把殖民地住民 纳为英国公民,而它的同化--英化本地 人--的意愿,不如法国式乃至 荷兰式殖民主义强。故此 ,港口殖民地的管治者就没须要 去改造本地 社会肌理和住民 举动 ,结果 本地 社会文化由于 受忽略反而得以连续 ,并由于 是自由港 ,遂出现多元文化并存及国际化,即今人所说的多文化主义局面。

固然 ,这些港口殖民地厥后 的发展并不雷同 ,譬如赛普路斯至今尚有 巨大 的英军基地,而且在二战后受英国人的蓄意挑拨而出现希腊裔和土耳其裔住民 的分裂辩论 。故此,这里不存在替英国殖民主义说好话的题目 ,而是想如实明白 一些汗青 。

英廷在香港用总督制,如同 在牙买加、毛里求斯。第一任港督砵甸乍及第二任港督戴维斯修改了义律的完全依中国法律来管治在港华人住民 的答应 ,以为 假如 在港华人不服从 英国法律 ,香港便无法有效 管理。自此以后香港以英国法律管理 ,却同时保存 大清法规 及乡规民约 。殖民地的首任按察司即查察 长休姆说,香港华人最大的特权是公平享受英国法律。这是香港式法治的开始。

着实 并不是完全公平,华人判刑一样平常 比欧人重 ,别的 打藤体罚的笞刑一样平常 也只及华人 。

不外 ,相对于当时 的中国,香港的法治还是 被肯定的。清廷出使外国的名臣如刘锡鸿 、张德彝、郭嵩焘都到过香港 ,见证殖民地法治,并特别 歌颂 香港的监狱 --不消 说,以本日 的眼光 ,当时 的法治、当时 的监狱 ,都是有所不敷 的。

戴维斯说,殖民地靠着提供法律保障 ,就会古迹 般吸引富裕的华人来新殖民地 。他这话将渐渐 应验,尤其到了20世纪。

法治的自由港,这个传统可以说是在殖民地早期就创建 起来的。别的 尚有 一个早期定下来的政策影响深远 ,就是华人可以自由的收支 香港与大陆,不管他是否香港原住民 。以后香港社会的变革 ,都可以跟生齿 的涨潮退潮--多少大陆人移入香港,多少住民 移离香港--拉上关系。

至于华人的社会 ,早期殖民地当局 不但 不想花大力 大举 气去改造,反而搞了点隔离主义政策,规定 港岛某些地区 及离岛长洲南区禁绝 华人进住 ,并在1888年订出欧人住区掩护 法和1910年的山顶保存 法。这些带鄙视 的法要到二战后才取消 。隔离政策意味着殖民者一度盼望 华人住民 自生自灭,而后者也只得自助自救。

不外 ,就算为了殖民地的繁荣稳固 ,殖民者自身的卫生、安全 、后代 教诲 、远足 等福利,加上部份西方人的人性 改良诉求,殖民地当局 也访问 步行步的对华人社会有所动作 ,而不会在政策上一成稳固 。

殖民地在1871年立法除赌马外禁赌,但并不太有效 。

当局 及本地 改革人士试图废除华人社会的妹仔﹝女侍 ﹞制,从19世纪80年代拉扯到1929年才立法 ,并要到1950年代才华 有效 杜绝妹仔交易 。

殖民地为了管治也曾订立一些违背 英国法治精力 的法例,比方 出书 要有人包管 ,集会 会议 要取得当局 答应 ,厥后 更有政策限定 工会活动 。

不外 总的来说殖民地没有使劲改造华人社会 ,故此乡规民约仍被服从 ,如至今特区的州里 ,原住民 地皮 仍旧 是传子不传女 ,宽免 于别的 夸大 男女划一 的当代 法例之外。

清代法律在大陆随民国的创建 而闭幕 ,但在香港,末了 一条有关婚姻习俗包罗 纳妾的大清法规 则要到1971年才被香港的成文法代替 。

别的 ,早期殖民地当局 及洋教会也涉入办西式学堂,如从马六甲搬来香港的英华书院,从广州来的摩里臣书院 ,及圣保禄书院、圣保罗书院 、圣约瑟书院、嘉诺撒圣心书院、拔萃女校 、中心 书院﹝皇仁书院﹞等,作育 了双语的精英阶层 。同时,殖民地当局 在1847年已开始选择性的资助一些本地 华人学校 ,别的 华人私校也敏捷 发展,到20世纪初有300多家私校。中国语文教诲 在香港并没有停止 过 。

在19世纪期间,这个法治自由港曾出书 过13种语文的刊物,包罗 欧洲文、亚洲文 ,乃至 藏文刊物,中文报刊更不消 说。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官方固定翻译香港中外文报刊以作参考。

这里要说的是 ,成了殖民地之后,香港文化的重要 因素 ,除了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 是此中 一个亚体系 岭南或广东文化之外,也有了西方文化,特别 是英式殖民地文化 。固然 还小规模出现过别的 地方的文化 ,如南洋文化。

到了1920年代,一个反讽征象 在香港发生:殖民地当局 竟主动 提倡中国国学。

当时 的中国大陆,颠末 了晚清的自强、变法 、维新、君主立宪、革命 ,到民国的新文化活动 、白话文活动 、五四活动 ,正在翻天覆地的批驳 传统、引进西学--部份是通过香港、日本这些已经相对当代 化的中介 。香港本身 也发生了省港工人大罢工等多次罢工变乱 。这时间 殖民地当局 却想与前代的遗老遗少,连手反对白话文,并提倡振兴国粹 、整理国故 ,好像 在说:你们可以学殖民地宗主国的文化,也可以发扬中国固有文化,但你们不要去跟随 掺和了西方文化的民国新文化。

鲁迅1927在香港岛的青年会的一次演讲及厥后 在一篇『香港恭祝圣诞』的文章里都对此加以讽刺:殖民地唱的是中国老调子。

曾任《中国门生 周报》社长及香港中文大学传授 的陈特说:「五四活动 从没有到过广东 ,尤其香港」 。

自从1920年国民当局 颁令利用 白话文后,上海、北京的报刊以至小说都少有利用 文言文了,但是在香港 ,到了1929年,坊间的普通 言情小说、神怪小说以至色情小说仍广泛 用文言文来撰写。

现居香港的大陆学者黄子平做过总结:香港的「文言写作未如本地 一样平常 受到新文艺毁灭 性打击」。黄子平并指出:香港文人的旧体文艺唱和之风连续 到1950年代以后 。

香港大学中文系创办 之初,也是请前朝太史秀才讲经 ,要到1935年许地山及其继任者陈寅恪等南来掌系后才有所改变。

我年轻时看香港的武侠小说或杨天成的色情小说,学到很多 成语及文言文风,别的 也能毫无停滞 、很过瘾的看高雄﹝三苏﹞的「三及第」都市小说及趣怪批评 。三及第者 ,文言、白话、广东方言捞埋一碟之谓也 。

直到本日 ,我的印象是香港人在书面语的写作方面,文言文的陈迹 仍显着 多过同代大陆人的写作。文言句法 、成语及三及第文体可说是香港人誊写 时的团体 偶然 识。

这里想突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香港既没有被殖民当局 有体系 的改造,也没有履历 与大陆同程度 的新文化活动 及1949年前后由国家动员 的大力 大举 洗濯 。

厥后 由于 市场的驱动、英语教诲 的遍及 、社会的势利及年轻人旨趣的变化 ,加上不停 要到1973年中文才与英文并列为官方语言,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渐渐 天然 流失和被掩藏 ,但那只是被掩藏 ,不是被洗濯 --香港至今仍旧 是很西化也同时很传统中国化的都会 。

在此期间,一个新生品种还是 无可拦截 的在香港茁壮生长,就是包罗 民族主义等西方文化在内的民国新文化。

  3

香港有头脑 吗?

这里我简单 的谈一下曾经参加 共构当代 中国新文化的一些香港头脑 。很多 人会问:香港有头脑 吗?下文是一种解答。

香港这个殖民地自由港 ,在一百四十多年前,曾经包庇 过一个清廷的通缉犯叫王韬,他在香港住了二十二年 ,以如今 的标准 早就算是香港人了,他在香港创办 了《循环日报》,发表了很多 言论 ,谈天下 局面 和中国自强之道,李鸿章之后,他是民间第一个提出变法的,香港学者罗香林说没有王韬在前 ,就未必有厥后 的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活动 。

香港对康有为 、梁启超、孙中山的开导 及三人在香港的古迹 就不消 说了。兴中会成员多来自香港,并以香港为颠覆当时 中国当局 的基地 。伍廷芳在圣保罗书院上学,被李鸿章欣赏 前在香港执业当状师 ,由清朝到民国曾出使美国等多个国家,并曾任民国代总统。着实 民国期间,曾有财务 部长、实业部长 、海关部长等很多 紧张 官员是在香港的书院受教诲 的。晚清改良派头脑 家、香山人郑观应曾在香港的英华夜校学英文 ,后撰《华人宜通西文说》一文 。天下 着名 的民国教诲 家晏阳初以至美学家朱光潜皆就读香港大学。

这些是着名 精英。民间头脑 又怎样 ?

1925年,为抗议上海的五卅惨案,香港工人汇同广州工人举行罢工 ,称为省港大罢工,着实 以时间和规模而言也可以叫港省大罢工 。这次罢工是由广州国民党左翼与共产党策动的,固然 当时 在香港的共产党员只有10名及青年团员30名。

全港725000生齿 中 ,约有250000人参加 罢工,比例惊人。

上海五卅惨案后的罢工不到四个月竣事 ,但香港的罢工对峙 了16个月 。

当时 ,连一些在洋人家打工的女佣也参加 罢工 ,以至住在港岛山顶洋房的洋人要本身 在花圃 挖坑埋粪,由于 没人来替他们取走粪便。

罢工工人除了表现 民族主义态度 外,亦大量采取 当时 天下 上方兴未艾的工人活动 及国际主义话语 ,更向殖民地当局 提出六项要求:一、政治自由,二、法律划一 ,三 、广泛 推举 ,四、劳动立法,五、镌汰 房租,六 、居住自由。除第五条是经济诉求外 ,别的 都是本土性的政治诉求,有的到本日 尚未在香港实现 。

香港的民主活动 、公民权诉求都可以溯源到省港大罢工,也是香港社会活动 、反殖反帝活动 的一个里程碑 ,但不是社会活动 、反殖反帝举动 的第一遭,由于 在19世纪中至1925年前香港已出现过多次社会活动 及反殖反帝举动 。

到40年代,中国出现第三条蹊径 的讨论,既反对法西斯主义 ,也反对共产主义,政治上倾向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社会经济上则靠近 厥后 欧洲的社会民主党 ,但当年也有头脑 家向往苏式筹划 经济。他们的讨论,到本日 尚有 参考代价 ,是当代 中国没有机遇 去走的一条路。

这些知识分子被称为第三权势 。此中 一个重要 党派民主同盟1941年创建 ,第一份构造 报是同年在香港出书 的《光明报》,社长为梁漱溟。1947年国民当局 将民盟定为非法构造 后,很多 民盟要员特别 是民盟的左翼份子迁到香港并于翌年1月在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49年人民共和国创建 ,民牛耳 要成员回到本地 ,短暂受到礼遇,被誉为共和国的催生者 ,赋予新生的共和国很大的合法 性 。

但是也有第三权势 的成员在香港留下,他们在50年代初办出多份刊物如《自由人》、《自由阵线》、《中国之声》 、《独立论坛》等以及58年出书 的《预测 》。这个传统--非国民党也非共产党的民间人士在香港出书 政论和头脑 性刊物--不停 维持到本日 。

49年后,国学及人文学科在大陆都受到高高在上的唯物史观所掩藏 ,汗青 学家钱穆、哲学史家劳思光、哲学家唐君毅 、牟宗三、徐复观等等名学人 ,都曾长时间借住殖民地,或图振兴国学,或实行 连合 儒学与欧陆哲学 ,想象着挽狂澜于既倒 。

一百四十多年前的王韬模式频频 重现:不容于大陆而避居香港,在殖民地著书立说发作声 音,转头 再影响大陆。

香港是当代 中国头脑 在某些时期的孵化器 ,在另一些时候 的推动器,乃至 曾在万马齐喑的日子成为国内 外孤存的一盏明灯。

从王韬模式到省港大罢工,我们更可以看到香港头脑 除了当代 化及国族诉求之外尚有 两条常被忽略的脉络 ,一是相应 天下 潮流 如国际主义、社会主义及自由主义,二是针对本土状态 的改良诉求 。

  4

「广东人」的都会 到中国人的都会

殖民地的头一百年,香港是广东人的都会 。但是在大陆特别 是广东地区 没有太大动荡的环境 下 ,就算可以自由来回 大陆与香港之间,广东也不见得有很多 人想到香港定居。

殖民地创建 后,从前 生齿 增长不算快,1847年才23000多人 。1854年平静 天国逼近 广州 ,香港人谈锋 跳跃,到1860年为90000人,1856年九龙半岛被英国人占据后纳入了本地 的120000人 ,而到了1901年连新界在内人谈锋 只有281000人。

不外 从1901年到1921年,香港生齿 倍增至610000,大概是跟那20年间大陆特别 是广东地区 频频 出现不稳固 局面有关。

当时 广东以外地区 的华人似还没有思量 大规模移居香港。1931年有一个数据 ,说当时 在香港的上海人只有3768人 。

1934年殖民地自由港初次 实行 入境管制,各国人士都要有签证才华 入境,但是华人依然可以免签自由收支 香港与大陆。

到1937年 ,香港已是个一百万人的广东人移民都会 。香港的工业从19世纪起步,到1930年代已颇具规模,而本土粤语创意财产 也相称 旺盛 ,粤剧团自称省港剧团,港产粤语及潮州语影戏 还出口至广东和南洋、北美侨社 。这里要夸大 的是,到1949年前,香港与广东在文化上是一体的 ,所谓省港一家。

就在这时间 ,1937年,大陆出现了比前30年更大的动荡 ,就是抗日战役 发作 ,广东地区 陷落 ,由1937年至1941年四年间 ,香港生齿 增至一百六十多万人。

香港的吸引力在天下 范围内大增 。作家萨空了写道:上海人到港十几万。

香港第一次有这么多广东以外的「外省人」。这也是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里,徐太太对住在上海租界孤岛的白家所说:「这两年,上海人在香港 ,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

当时 在香港的作家穆时英宣称,香港是「天下 惟一的 、最安全的当代 都会 」。

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 的香港 ,应是与上海孤岛、大后方的重庆、昆明 、陷落 区的北平和被称为革命圣地的延安,同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这大概是香港第一次成为天下 级的文化中心 都会 ,固然 在37年前它已经跟广州一起是广东文化的两大中心 。

萨空了乃至 说:「以后 中国文化的中心 ,至少将有一个时期要属于香港」。他特别 看好香港的文化:「这个文化中心 ,应更较上海为光辉 ,由于 它将是上海旧有文化和华南文化的合流,两种文化的合流 ,照例肯定 会溅出奇特 的浪花」。

痛惜 这次合流的时间太短,到1941年12月就戛然而止。下文我们会商 到下一代人怎样 再度掀起奇特 的文化新浪花 。

  

1920年的中环街市商人

  5

  英国再次霸占 香港

  1945年香港再次被英国人霸占 。1841年英人未经中国当局 同意霸占 港岛,1856年未经中国当局 同意霸占 九龙半岛 ,1898年租借了新界和离岛但用了10个月才霸占 。1941年日本人从英国人手中抢占香港,到1945年英国人可以说又是未经中国当局 同意霸占 香港 。

香港历任港督顺序(香港历届总督顺序表) 香港历任港督次序
(香港历届总督次序
表)〔香港历届港督简介〕 新闻资讯

香港的中文媒体一样平常 称日治的竣事 为香港的「重光」,这真是对英国殖民者的恭维 ,由于 各人 都以为 英国殖民者比日本军国主义者好。

不外 当时 候差一点香港就已经回归中国了--这点对香港之后的几十年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1941年英国与美国签订 的大西洋宪章的反帝国主义原则,美国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曾取得英国丘吉尔宰衡 的同意,战后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蒋介石知道后 ,在日记 上写:总理孙中山革命毕生奋斗最大的目标 ,现竟得由我亲手告竣 。

但是丘吉尔很快就反悔。在1943年的开罗集会 会议 上,蒋介石与丘吉尔为此闹得不舒畅 。开罗集会 会议 在香港题目 上没有定论,但中英两边 的意图却明白 了。厥后 丘吉尔还说了重话:想把香港从大英帝国分离出去 ,得在我的遗体 上踩已往 。

日本公布 降服佩服 后,尚在香港会合 营的英人很自发 ,立即 向日治当局 要求吸取 香港 ,而在菲律宾的英国平静 洋舰队也在日本降服佩服 当日派水师 特遣舰全速开往香港,完全掉臂 盟军的协定,即中国战区的日方 ,要向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当局 降服佩服 。

当时 ,蒋介石装备精良 的新一军,及第二方面军的第13军 ,也到了广东的宝安县﹝现深圳市﹞。假如 国军比英军更早登岸 香港岛,汗青 大概要改写。

但是 ,最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罗斯福总统已去世 ,杜鲁门总统改为支持英军霸占 香港,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还告诉蒋介石,英军是不吝 一战的。蒋介石终于不敢收回香港,大概 由于 是形势比人强 ,而他要顾虑的事变 太多,包罗 比香港大很多 的东北被苏联部队 所霸占 这种影响中国大局的事 。

谁人 时间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态度?

1937年前 ,殖民地当局 对中国共产党人是不和睦 的,曾发生多次毒害 或递解出境变乱 。抗战开始,国共相助 ,英人态度也有变。38年,中共得到殖民地当局 同意,在香港创建 以廖承志为代表的八路军驻港服务 处 。

平静 洋战役 期间 ,共产党的东江纵队曾英勇抗日,在战役 竣事 那刻,应是日方之外在香港及东江地区 最有构造 的武装力气 。不外 当时 共产党尚未成为整个中国的合法 当局 ,夹在英军与国军之间,中共就算从日方手中吸取 了香港也还是 要再交出去。当时 ,中共选择了跟英方会商 。

根据中共党史出书 社1997年出书 的《中共党史资料》,当时 中共中心 指示中共南边 局广东区委 ,派谭天度为代表,与港督代表举行 会商 ,作了九点协议 ,包罗 英方承认 中共在港的合法 职位 ,同意中共在港创建 半公开的各种机构,答应 中共职员 在港居住、往来、募捐 、出书 报刊、创建 电台 ,条件是中共武装要撤出香港。这便是 说担当 英国在香港重修 殖民地。

大概是有了这个默契后,毛泽东1946年在延安对英国记者说中共如今 不筹划 立即 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 。到48年中共在大陆已胜利在望的时间 ,香港新华社的乔冠华再次告诉殖民地当局 ,中共不会收回香港。可以看到,中共这个决定,简直 并不是由于 厥后 朝鲜战役 发作 才订下的。

49年人民共和国创建 ,英国是最早承认 中国新政权的西方国家 。

在49年至51年,中共领导 人还要多次向港共职员 表明 为什么不收回香港,并转达周恩来的战略想法,中国必须分解英美 ,捉住 英国人的一条辫子。香港就是这条辫子。

英国在二战后的国策还是 很刚强 的要重占殖民地,蒋介石想收回香港但是不敢,而中共则没有急着要消除殖民地 ,这才成绩 了45年至97年的香港,真正表现 了长期 居港的消息 工作者理察?休斯1968年的名句: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

  6

三次移民潮

  上文说1941年香港生齿 已到了160万 ,但颠末 了三年另八个月的日治,到45年香港又只剩下60万人 。

不外 ,下一个生齿 的涨潮更剧烈 。除了回流外 ,更多新移民涌进香港。到了1950年,香港生齿 已高出 220万人,光是49年就来了高出 80万人 。

这是个究竟 :向来 很多 移民都是为了躲避 大陆的动乱而来到这个相对法治自由安定的殖民地 ,然后求发展。故此,说法治、自由 、安定、繁荣为香港人主观上最核心 的传统代价 是可以创建 的。

这一轮移民潮的另一个究竟 是:新移民中,很多 人是由于 大陆政权的易手,大概 说白一点是为了逃共产党而来到香港的 。这大概是中共建党以来 ,第一次有大量的本地 人为了避共逃到香港来,49年之前的土改还不见得太多田主 富农逃到香港,但土改的暴虐 大概吓怕了很多 人。这些香港新移民在对中共的态度上 ,故此较靠近 同期迁台湾的外省人新移民,而跟在南洋多年的华侨有很大差别 --后者每每 反而较密切 「新中国」。

由于 大陆人大量涌至,殖民地当局 放弃了实行 高出 一百年的政策 ,即华人不管是大陆人还是 香港住民 都可以自由来回 香港与大陆的政策 。1951年殖民地初次 设立了边界 ,没有合法 签证的大陆人不得进入香港。

不外 殖民地还留了一条,就是乐成 偷渡入境的大陆人 ,只要不被抓到,到达市区后就可以在香港居留。这叫抵垒政策,取意垒球赛中跑至下一垒时只要及时 触垒就可过关 。因此 ,很多 大陆人偷渡来港,有些冒险从广东游泳到香港。

62年大陆三年劫难 后期,大批广东及十二个相近 地区 的大陆人,漫山遍野的跨境从陆路涌入香港 ,当时 很多 香港住民 热泪盈眶的带着干粮饮推测 边界 去接济他们,乃至 引领他们到市区,而殖民地当局 抓到他们递解回大陆前 ,也会给他们吃一顿热饭。中文报章一样平常 称之为灾黎 潮,香港住民 当时 把这些同胞称为灾黎 、难胞,而不黑白 法移民。大概很多 香港住民 当时 候还记得自已也曾是移民 。

这个心态不到20年后已经改变。大陆文革竣事 后 ,在1977年至1980年,又有40万大陆人涌入香港,殖民地当局 遂在80年取消抵垒政策 ,以后不管他们到了香港的甚么地方都将是即捕即解回大陆。

自此在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香港住民 眼中,大陆来客再不是难胞,而黑白 法移民 、新移民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住民 给了大陆来的新移民一个别称叫阿灿--阿灿是当时 一出收视颇高的港产电视连续 剧里 ,一名举动 可笑 的大陆客的名字。

这时期香港生齿 500多万,住民 的分别心和对香港的归属感也加强 了,以「香港人」自居,以别于大陆人及别的 地方的人。下文会再谈到这点 。

在70年代末有一个移民群体 ,在香港的叙述 中常被忽略。他们曾是东南亚或北美澳纽的华侨,50年代为了爱国回了中国参加 建立 或修业 ,文革期间吃尽苦头 ,文革后容许他们带着家人离开 中国,先到香港,等待 签证 ,但是他们之中有一大部份发觉原居国家不让他们归去 ,惟有在香港定居。他们很多 受过高等教诲 ,但学历在香港不被承认 ,只好屈就,进入工厂,担当 技工或中层管理 ,充实了香港工业的技能 含量 。到中国改革开放,他们有一部份凭多年在大陆创建 的关系,转营中国贸易 。这个群体对香港80年代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不外 ,我们比力 多谈到49年前后那一代移民的紧张 性,较少突出62年灾黎 潮和70年代末移民群体对香港的贡献 。

  7

回归前的香港

在谈到49年后香港文化和社会心态的新发展前,我想先简单 的说一下当时 天下 与中国的新局面。

香港是新局面的受益者 ,这是时运,也是由于 它所占的玄妙 位置,让它竟能在暗斗 期间八面玲珑 。

二战竣事 ,香港与英国一样,参加 了以美国为首、由布雷顿丛林 协议为代表的资源 主义新秩序。香港起首 规复 的是中介中国与天下 贸易 的转口港脚色 。

但朝鲜战役 发作 ,暗斗 加剧 ,中国遭禁运,香港转口贸易 亦受打击 。幸好,二战后制造业环球 分工的第一波刚好开动 ,香港得以分担发达资源 主义国家转移出来的部份低附加代价 、劳力麋集 的轻工业,由于 当时 香港有的是便宜 劳工,几年间的生齿 暴升成了上风 。

这里要增补 一点,就是当时 全天下 拥有丰富便宜 劳工资源的发展中地区 很多 ,但大多数地区 并没有挤上头班车,只有少少 数地区 能靠着这个二战后第一波环球 分工,以加工和低价制成品 出口而脱贫 。这内里 缘故起因 太复杂 ,我想说的是香港固然 碰上这个机会 ,乐成 也不是肯定 的,当时 环球 分工和天下 贸易 的规模远没有如今 大 ,僧多粥少,订单很大概 过门而不入,谁都不会无端 救济 给香港人。这时间 香港人很积极 抓紧了如今 看起来是当时 惟一能让如许 的地方在一代内团体 脱贫的机遇 。

香港不像别的 一些未发展地区 有天然 资源可开采 ,,也不能依靠 农作物的莳植 出口业,只能靠劳动麋集 而且带竞争性的小制造业及小服务业 。加被骗 年殖民地当局 没有扶助工业的政策 ,也不提供生存 保障,而社会福利更是杯水车薪,遂形成一种全民工作观,大家 要独立 更生 ,大家 要开工搵食,社会大众视积极 工作乃至 辛劳 创业为天经地义的事变 。二战前的工贸易 底子 、华人的受苦 刻苦 、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风气、上海调教出来的外省人的策划 工夫 、移民资源 家的资金,在费力 的50年代都被派上用场 ,厥后 被以为 代表香港性格的创业精力 及can-do﹝搞掂﹞精力 大概是由于 当年这种经济形态而被引发 出来的。

同时在朝鲜战役 时期,香港及澳门的一些私运 客,将禁运物资偷运回大陆 ,参加 私运 者除了如今 着名 的爱国贩子 外,尚有 在商言商的贩子 ,包罗 49年前后为了避共刚从大陆转移到香港的上海贩子 。这大概也是香港贩子 的特性 --意识形态上布满 弹性。

香港在暗斗 期间 ,固然 总的来说站在美国为首的一方,不外 ,隔在暗斗 另一方的中国大陆方面并没有因此处罚 香港人。它不停 向香港供应一样平常 必须 品 ,而且代价 相对于别的 入口 货是低廉的 。假如 没有大陆的低廉食品和厥后 的饮用水供应,香港是无以为继的。就算在本地 最困难和动乱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停止 向香港供应必须 品。

直到文革前,中共对香港的工作,在周恩来、陈毅、廖承志等的领导 下 ,一起 以来都很务实,不但 不实行 收回香港,还只管 不生事或替殖民地当局 添乱 ,并以福利主义的工会舒缓工人的阶层 诉求,乃至 中共在港的宣传口,宣传的也只是民族感情 式的爱国 ,而不是反殖或阶层 斗争,好让香港自寻在资源 主义天下 内的致富之路--在让香港先富起来这一点上,当时 的大陆只能帮上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忙。

这都是香港繁荣安定的大配景 ,固然 香港人太屡见不鲜 反而每每 忘记 了 。假想 假如 大陆对港政策是由四人帮中心 文革领导 小组主导,覆巢之下无完卵,香港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以是 ,就算在回归后,67年的社会骚动,即香港左派所说的「反英抗暴」,还是 不应 受肯定的。骚动虽以劳资纠纷开始 ,反映了累积的民怨,但为什么之前及之后的这么多次庞大 工潮,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在香港以新华社香港分社名义﹞及「左派」不把变乱 升级 ,而只有在67年才总动员跟殖民地当局 作不共戴天 的对抗?由于 那是文革的溢界--本地 左派下层 受文革鼓动,在港领导 怕本身 表现 不敷 积极,中心 文革小组暂夺了周 、陈、廖中心 外办的权并转达 了误导性的鼓励信号给香港左派 。用长期 在港做宣传工作的前《文报告 》总编辑金尧如的话:「那是一场反英反资反港 ,害人害己害民的大磨难 ……其源盖出于北京,来自林彪与「四人帮」……我们香港中共党人也有本身 左的错误头脑 和私心杂念,对这场磨难 也负有直接的责任」。

夺取 工人公道 权益与「打倒 港英当局 」是两个层面的事 ,香港左派着实 不宜用前者来替67年的极度 蹊径 开脱。

如今 大陆有些新毛派,不停 在找来由 肯定文革,他们因此也会试图肯定67年的「反英抗暴」 。不外 ,以打倒 殖民地当局 为目标 的「反英抗暴」确不是周恩来、陈毅 、廖承志等老一代共产党人的香港政策,也偏离了香港左派的长期 工作取向。

本日 ,假如 香港左派要自我肯定在49年至回归前对殖民地香港繁荣安定的贡献,就不能同时肯定「反英抗暴」。

除了这个文革高峰时期外 ,香港左派的宣传口可说是忍辱负重 。负重的是要维系大多数港人--原来 部份港人是避共而来,恐共之心可以明白 ,不外 仍要积极 图 取大部份人 ,由于 从大陆出来的那一代港人,固然 对政权的认同有分歧,大多数还是 心系故国 的 ,至少是心系在大陆的故乡 的。忍辱的是香港左派在本地 工作做得再好,也会被本地 连续 不断 的负面变乱 抵消掉,导至很多 香港人讨厌 本地 政权 ,连累 及香港左派。大跃进期间,港人要寄糖、油这些根本 粮食接济本地 亲朋 。文革期间,五花大绑的浮尸顺珠江飘到香港 ,你说香港人特别 是谁人 时期发展 的年轻一代看到后,对中国印象会好吗?加上67年的骚动,驱动了大部份港人站在殖民地当局 的一边并成为港人认同香港的汗青 迁移转变 点。好不轻易 文革已往 ,迎来改革开放 ,97题目 有了定案,香港人正渐渐 靠近本地 ,八十年代末又来一次惨案 ,硬生生把港人推开。可以说,从来不是港人没有民族情,也不是中共在港的统战工作做得优劣 的题目 ,而是港人对故国 的感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本地 发生的事变 所打击,认同感亦因而倒退。盼望 中心 当局 以后 不再做侵害 港人民族感情的事变 。

在这个配景 下--在美国为首的资源 主义天下 、日益富裕的香港 ,与92年前的中国之间--我们可以体贴 到,跟心系故国 的上一代不一样,在49年后出生、发展 于50至80年代的香港年轻人 ,除了少数外,为什么每每 不那么认同大陆--不见得是积极反对,更多是不感爱好 。

  

  8

香港文化的盛况

49年后,各省来香港的人多了 ,由山东威海的警员 到跑单帮的台湾客,在本地 广东人眼中都是外省人。此中 ,上海人最为瞩目 。

固然 ,香港人所说的上海人,不肯定 真的是上海人。根据1950年上海本身 的生齿 观察 ,上海住民 只有15%是原住民 ,48%是江苏人,26%是浙江人,尚有 各省的人 ,包罗 广东人。

广义的上海人让香港的文化氛围产生变革 。他们私下大概 操各种方言,但他们的文化产物 是用国语的--国语顾名思义在民国时期已经是天下 的平凡 话,而上海在49年前是民国的、国族的、国语的文化生产的独大中心 。

一时间国语文化在香港所占的份额大增 ,而在香港制造的国语影戏 及国语「期间 曲」乃至 在势头上盖过本地 的粤语影戏 、粤语盛行 曲,固然 在生齿 数上操粤语者占绝大多数。在70年代前,台湾的书和国语影戏 在香港亦甚受欢迎 ,乃至 从台湾输入的新国语歌也曾风行一时 。大陆平凡 话影戏 由刘三姐到大闹天宫动画到样板戏 ,都曾安排在左派本身 的院线上映。至于左派人士及曾在培侨、香岛、汉华 、劳工子弟等左派学校受教诲 的年轻人,大概也更会认识 文革前及文革期间的大陆盛行 文艺。

就是说,49年至70年代初 ,香港曾有过二十多年的国语文化盛行 期 。

49年后第一波香港原创文化的异彩,每每 也是用国语的。

当时 有一群高程度 的文化人,统称南来文人 ,他们有满肚子的话要说的同时也为了营生 而变得多产,报刊批评 、武侠小说、汗青 小说以至实行 小说都看到他们的字迹 。香港报章副刊具有特色的专栏--逐日 更新的方块短文--热闹非凡,南来文人与本土文人各领风骚。

我们从报刊出书 可以看到当年的盛况 。

香港左派承办了搬到香港的大公报 、文报告 ,还创办 了新晚报、中午 报,走大众蹊径 的香港商报,为统战而办的晶报 ,尚有 外围友军的香港夜报、田丰日报 、新午报等。为了吸引读者,多份左报都设有马经版。

国民党也办了香港时报 。

别的 ,本土的中文报章--有不少当年报头挂中华民国年号--尚有 星岛日晚报、华侨日晚报、工商时报晚报 、成报、红绿日报、新生晚报、真报 、新报、每天 日报、快报等等,以至闻名 的明报 、东方日报、信报。

当时 尚有 每天 出书 的娱乐消息 报、连环图报 、马经报和情色报。在1979年香港共有120家中文报和4家英文报 。

左派还办文化刊物 ,如文艺世纪、文艺朋侪 、海洋文艺 、海光文艺、青年乐土 、小朋侪 。尚有 各种图书出书 社包罗 商务三联中华。

香港历任港督顺序(香港历届总督顺序表) 香港历任港督次序
(香港历届总督次序
表)〔香港历届港督简介〕 新闻资讯

美国当局 也通过在港的美国消息 处 、亚洲基金会等渠道洒美元营造软气力 ,刊物有本日 天下 、亚洲画报、大家 文学、故国 、大门生 存 、中国门生 周报、儿童乐土 等;出书 社有本日 天下 出书 社 、亚洲出书 社、大家 出书 社、友联出书 社等 。

别的 民间也办文化杂志,固然 更多是普通 杂志--文艺新潮 、诗朵、热风、当代 文艺 、西点、朋侪 、星岛周报 、良友、青年知识、家庭生存 、妇女与家庭 、无线电天下 、新思潮、好望角 、创世纪、大人、大成 、南国影戏 、娱乐画报、银色画报 、香港影画、蓝皮书、香港青年周报 、明报周刊等 ,及明报月刊、预测 、盘古、万人等中左右头脑 性刊物。这只数到60年代。在1979年,香港有近300种刊物 。

我这里不厌其烦的写了一堆当年的报刊名,是想阐明 香港在70年代前书报刊出书 业的发达 及其光谱之宽 ,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这些都是以后香港本土文化发展的资源。

这里补谈一下香港是文化戈壁 的说法。上文说到鲁迅在1927年来港演讲,共作了两讲,当时 在场有一名香港西席 叫刘随 ,本身 也是墨客 兼书法家,把演讲笔录下来,留存至今 。五十四年后 ,即1981年,刘随写了一篇演讲回想 录,内里 说到文化戈壁 :「我们曾向鲁迅谈及香港这种文坛上的荒凉 近况 ,并抱怨 环境 太差 ,称之为『戈壁 之区』,鲁迅当时 颇不以为然,他以为 这种估计未免太颓唐了 ,他表现 本身 信托 将来 的香港是不会成为文化上的『戈壁 之区』的,而且 还说:『就是戈壁 也不要紧 的,戈壁 也是可以变的!』」

可见戈壁 一说 ,在1927年已出现,是谁人 时间 一些本地 文人提出的想法,而鲁迅固然 对香港殖民地的印象并不佳 ,但是 他在当年已对文化戈壁 这说法不以为然。不外 ,正如说香港开埠前是个荒岛 、是条渔村,香港是文化戈壁 的老调子事隔多年后还是 会煞有介事的被频频 覆述 ,反映着语言 者对香港的认知,此中 说这话的每每 是香港人本身 。

  9

「香港人」和「香港文化」

至于英美盛行 文化大受欢迎 ,都已不是限于此时此地的事了,只是二战后美国盛行 文化更见强势 。对当时 香港的洋派精英及受过一点英语教诲 的年轻人来说 ,向时尚的英美文化倾斜也是可明白 的。

假如 要挑一个在香港有象征意义的英美文化变乱 ,我会挑1964年,英国披头四乐队第一次出国在美国演出 后途经香港演出一场 ,把藉藉无名的香港放在英美的时尚文化舆图 上。当时 真的在现场看过演出的人不会很多 ,而且一大部份是驻港外籍人士的后代 ,不外 却引起华人卫道之士的「道德恐慌」 ,视之为大水 猛兽,中文贸易 电台乃至 禁播披头四歌曲 。谁知一发不可摒挡 ,本土年轻人纷组乐队 ,唱摇滚民谣,男孩乃至 留「长发」盖着半边耳朵,如许 一来 ,离穿迷你裙、牛仔裤的日子也不远了。这变乱 突显了香港两代之间的代沟,文化话语权世代之争的揭幕,年轻人不要土气要洋气,而香港开始自命是可以跟上英美时尚的都会 。

谁是这些新一代 ,为什么声浪这么大?他们是二战后特别 是49年后在香港出生或稚龄来港的一代 。由于 当时 生齿 膨胀,以是 实质新生人数也特别 多,这个征象 由1945年不停 维持到60年代后期 ,以20年一算的话,是香港人数最多的一个团块,以是 叫婴儿潮。

到1960年代末 ,高出 一半的香港生齿 是19岁以下的。到1980年代初,本地 出生者占总生齿 六成以上 。

由于 人多势众,他们的文化取向 ,就动员 了香港文化板块的移动。

起首 ,他们生长于香港,不像上一代人有大陆情怀 ,而且他们长于楚河汉界的暗斗 年代,也即大陆令人不安、活动 不缀的50至70年代,耳濡目染下,除少数外 ,大多对大陆不但 没有蜜意 ,反而大概 有负面印象。

第二,他们长大的年代 ,香港渐渐 富起来,财产 程度 与大陆越拉越开。

第三,富起来的香港让他们可以找到好工作 ,等待 成为有斲丧 本领 的中产阶层 。

第四 、67年的左派骚动引起社会动荡,不得民气 ,驱策 大多数港人担当 当时 惟一可保障生存 安定的合法 当局 :殖民地当局 。

第五、殖民地当局 在67年骚动后也更加器重 亲民 ,并开始施政改革。

第六、到70年代,颠末 71年至82年的11年麦理浩总督的励精图治后,香港几可说洗手不干 ,成了善治之地,是大部份人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 。

第七,连婴儿潮一代的父母辈的心态也改变了。香港从一个过客 、侨居者、移民为主的都会 ,变成 一个长期 定居者为主的都会 。香港是家 ,无根的一代在香港植根 。

第八、婴儿潮一代广泛 受过英语练习 ,受英美文化吸引,而且不是上一代精英所担当 的英美文化 ,而是60 、70年代的新英美文化。当时 候,可以说天下 上很多 年轻人都喜好 这种英美新文化。故此,由于 暗斗 宣传、英语教诲 、财产 程度 、斲丧 风俗 及文化取向的缘故起因 ,他们跟同代大陆人在人生履历 、知识布局 和天下 观上差别 很大 。

第九、他们开始出国旅游,又想去英美加澳纽等英语发达国家留学,但大部份去不成 ,去了毕业 后也不肯定 留得下,末了 每每 是回流,发觉香港反而是个可以给他们有机遇 发挥的地方。

第十、没错 ,香港的住民 终于对香港有归属感了,但一半是被逼出来的,原来他们那边 都去不了,英国不是任意 去的 ,大陆还不是可以去的,他们不能自认英国人,也不肯 意被人家以为是大陆人 ,故此也不自称中国人。没选择下,他们叫本身 香港人 。厥后 越叫越顺,引以为荣。

这是「香港人」的出现 ,不是很迢遥 的事。

「香港人」是被发明出来的 、被想象出来的、被建构出来的,但却是存在的、有物质性的 、有汗青 意义的实际 。

有了「港人」,才大概 有「港人治港」一说 。邓小平常 代的中共对港政策敏锐的反映了新实际 ,不是宗主国派总督来直接统治香港,而是用一种创新型的间接统治,即回归中国后一国两制。

有了「香港人」 ,天然 也有了「香港文化」。

假如 要举一个香港人的香港文化自发 意识滥觞的象征变乱 ,我会选在1967年骚动期间的9月创刊的《香港青年周报》 。创办 人之一昆南1935年在香港出生,是个前卫作家,当时 还是 个青年 ,却已创办 过好几份文化刊物﹝香港意识也不是婴儿潮的专利,每个大潮之前总是有先行的弄潮儿﹞,他在创刊号明言:「我和卢昭灵是针对《中国门生 周报》而出书 《香港青年周报》的:为什么是中国门生 ,香港门生 没有本身 的刊物么?」香港成了主体。

大抵 来说,土生土长的婴儿潮一代,一方面比上一代更西化 ,另方面却同时比上一代更香港化,即本日 所说的本土化。他们对中国的爱好 较弱,但他们的香港意识更强 ,由于 香港是他们惟一明白 、也是惟一无条件担当 他们居留的生存空间 。他们别无选择。

颠末 50至70年代的酝酿发酵,80、90年代是香港人的香港意识 、香港认同最茂盛 的年代。

不外 也在此同时,这种心态开始受到新挑衅 。

由于 97回归题目 ,在80、90年代香港出现几十万人的离港移民潮,此中 很多 是婴儿潮中产者,他们为了政治保险加上后代 教诲 、清新氛围 、居住空间等自选的来由 ,带着香港人的清楚 身份移民去加澳纽。他们之中 ,有些为了奇迹 不绝 来回 香港与移民地,如空中飞人。回归前的移民潮某程度 上拓展了部份港人的眼界,而总的来说并没有减弱 香港人的身份认同 。

在97前至本日 ,部份移民加澳纽者回流到香港或大陆发展。但不管在大陆那边 ,香港人都会被认出是香港人,可见港人与大陆人有差别 ,偶尔 他们会被误以为 是台湾人或新加坡人,不外 他们会立即 改正 说本身 是香港人。

不外 总的来说,大陆的改革开放及回归的安排 ,开始逆转150年以来边界 由松到紧的总趋势--由49年从前 的松,到50年代后的紧,到80年代的极紧 ,到回归后紧中带选择性的松,到以后 渐渐 往松的方向走。

  

  10

香港的文化分层

香港华人占生齿 百分九十五以上,而此中 广东人又占绝大多数,因别的 省住民 的第二代皆必须学会说流利粤语 。除英语系的文化外 ,别的 少数民族的文化在香港是存在却不在主流社会的视野里的。这个粤语族群的独大性有两个结果 :一、大部份港人对族群题目 不敏感也缺乏明白 的爱好 ,不像新加坡、马来西亚乃至 台湾;二 、获大多数人认同的本土文化主体性较轻易 冒现。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做个小总结 ,就是到了1950年代,香港至少已并存着八个可识辨的文化体系 或亚体系 ,是一个多文化而不是单文化的局面 ,也可说都是当时 香港的本土文化资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 。

二、广东地方传统文化。

三、广东以外各省地方传统文化。

四 、民国新文化,包罗 各种已经过 中国人过滤后的当代 性头脑 ,以及民国时期国民的新生存 形态、新代价 观和新文艺 ,不外 在49年后的香港,丰盛的民国新文化每每 被偏颇的领会 成上海都会美丽 文化 。

五、中共的党国文化,当时 除了左派外 ,一样平常 人打仗 不多。回归后这方面的认知会加深。

六 、英国殖民地文化,特别 是在体制、法律、精英的心态及教诲 方面 。

七 、天下 各地文化,以西方文化为主,向英语系国家倾斜 ,二战后以美国密切跟随 ,意识形态跟随美英主流,斲丧 和盛行 文化方面厥后 旁及法意德日等发达国家。别的 尚有 南洋、南亚(包罗 尼泊尔)、俄罗斯等少数族裔以及天主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印度教、佛教的文化。80年代香港变身为天下 金融资源 主义的节点 ,很多 精英份子成了企业管理人,并担当 了列根戴卓尔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加上国际化的斲丧 及多数 会生存 方法 ,在很多 富裕香港人的意识中,香港的资源 主义性格、企业性格、国际性格及都会 性格比它的殖民地性格更突出 。

八 、杂种的本土文化。这已高出 了上述文化的多元并列或浅度观摩交换 ,而是带着创造性毁灭 的、混血的、自主创新的新品种 、新传承。杂种本土化是以香港为主体 ,把上述七个体系 的文化拿来揉杂的一个创新生产过程。

60和70年代的香港青年,只要稍为留意 一下市面,就很轻易 看到上述各个文化体系 的存在 ,乃至 是在向他们招手 。他们文化的胃口已经很稠浊 ,只差一个可依傍的主体性。他们先是不甘寂寥 ,在文化斲丧 上要与西欧 新潮同步,然后有些人不甘只做文化斲丧 者 ,更想成为生产者,于是本身 动手动脑,那怕初志 只是模仿 ,但由于 土法炼钢般参加 了本土元素,一个杂种的本土产物 就出现了,就算一时间不能登风雅 之堂 ,却引起心态相近的年轻人的竞相参加 生产行列,强化了本土特色,连续 发展下竟形成市场 ,并产生移风易俗的效应,加深了港人的身份认同,本身 成为一支可识辨的、有主体性的杂种本土文化体系 ,被称为港式、港味 、港产,或直称为香港文化。

这一波的在香港制造的文化用的是港式粤语 。

所谓港式粤语,口语包罗 港腔广府方言,新的俚语盛行 语 ,以及夹在粤语句法里的英语单词断句。书面语则由旧三及第﹝白话文、文言文、粤语方言﹞转向新三及第﹝仍带文言风的白话文为主构,加上粤语词句,偶尔 出现英文﹞。

49年后香港在英美文化与国语文化的打击 下 ,粤语的文化财产 一度颇为低迷 。1971年香港只拍了一出粤语片,72年完全停拍,73年也只有一出《七十二家房客》是粤语的 ,谁知道该片成为票房冠军,粤语片一下子复活,港产片在原产地香港以后 是说粤语的。

雷同 环境 发生在盛行 乐坛 ,在60年代英美盛行 曲及国语歌压倒粤语歌,但到70年代几年间港式粤语盛行 曲已完全更换 了港产国语歌,并在盛行 程度 上远高出 英美盛行 曲。电视方面 ,60年代有中文电视之初,港人爱看配了粤语的美日影集,70年代初还看台湾入口 的古装连续 剧,但到76年后 ,中文台黄金时段多数 是粤语的港产节目,特别 是粤语连续 剧 。

80年代的粤语盛行 曲很能阐明 环境 。当时 很多 盛行 曲的原曲是日本的盛行 曲,改编的是居港的外籍编曲家 ,乐手混音师是菲律宾音乐人,中文歌词的填词者故然是香港华人,但他们除部份作品纯以方言俚语入词外 ,更多是用较雅的三及第书面语填词,而歌手以华人占多数,此中 不少是从唱英文歌 、国语歌转到唱粤语歌的。这是典范 的杂种本土产物 ,多方调用 肴杂 ,却有很强的主体性,成绩 了本土的文化身份 。如今 众人 一样平常 所说的香港文化 ,可说是这一轮杂种本土化的结果 。

多数 会 肯定 也是入口 强势文化的斲丧 地,但光是斲丧 是创建 不了本身 光显 的特色文化的,一个斲丧 都会 要超过 成为创新型生产﹝不是加工﹞都会 ,它才大概 创建 本身 的文化身份。而一个后发多数 会 要有本身 的创新型文化财产 ,就免不了一场杂种化加上本土化的过程,或叫自主创新。

香港的杂种本土化由来已久,见诸大排档奶茶和30年代的西装粤剧 。49年后 ,香港也是国际和国语文化的斲丧 都会 ,然后才出现本土化或应该说是再度本土化的征象 。由于 有了婴儿潮这股本土生力雄师 ,这次再度本土化大潮规模比从前 任何阶段更大。

无可克制 的是 ,后发多数 会 的再度本土化,肯定 是要稠浊 多方文化的,故称之为杂种 ,意思是这些新本土品种是不能还原为源头的「纯种」的,还原就是文化能量的流失,文化身份的磨损 ,也是这个新文化品种的殒命 。

  11

文化的狐疑

一国两制和根本 法的安排,决定性的影响了近20多年的香港发展,而回归前后的环境 ,本书尚有 多篇文章谈到 ,各人 也比力 认识 ,这里不谈了。

只说一点文化状态 。

由婴儿潮到本日 ,香港又多了两代土生土长的人 。香港人一方面本土性更强 ,更认同香港,更有当家作主的意愿及举措 力,对本土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都更加爱惜 。

另一方面 ,港人也对大陆更开放,以是 平凡 话日趋遍及 ,并对说平凡 话人士的态度比前和睦 。80年代及以厥后 到香港的大陆移民 ,再次丰富充实了香港文化内的大陆成份,有点像回到国语占一席位的50年代环境 。

回顾 上文我们谈到,香港民间由于 没有受到民国新文化活动 和49年后唯物史观以至文革的强力打击 ,某些方面比大陆保存 了更多中国传统的元素,特别 是社会习俗、语文及民间「小传统」。譬如说,香港的黑社会就比大陆更有传承。

49年后,由于实质和生理 边界 的出现 ,香港年轻人对大陆的风土汗青 地理的认识 ,就不如上一代或同龄的大陆人 。

同时,大陆的党国文化 ,回归前也不是多数港人认识 的。

党国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担当 斯大林第三国际引导 的一刻就开始了,并在各革命根据地发酵,到延安整风后又更成型 ,到49年后,通过政权成为天下 性的遍及 文化,大陆人将党国文化的制度化实现简称为体制、又称它的衍生状态 为国情 ,内里 有制式化的举动 模式 、自成一套的话语套句、不容挑衅 的近代史叙述 、不可逾越的意识形态禁区,和大量的潜规则。这文化虽深受苏联影响,厥后 也发展了中国的特色 ,可说是一种由官方推动的大陆新杂种本土文化,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国新文化。党国文化有很强的连续 性,到改革开放后30年的本日 并没有停止 ,但确也在不绝 的演变 。

这个大陆党国文化曾经只是香港左派的文化 ,回归后得到 更大的伸展 空间,在特区的政界、商界与专业界如状师 界已看到比力 显着 的表现 。

回归后--特别 是曾荫权当特首后,大陆当局 对香港当局 的影响力之大 ,是香港自1841年以来没有过的。

比年 ,特区当局 也像20年代的殖民地当局 ,主动 宣扬中国文化 。但到底它是在叫新一代人多学习大陆风土汗青 地理知识 ,还是 想让香港人担当 大陆的党国文化,又或是盼望 港人重拾原来 也不缺的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到底是指鲁迅等五四一代人所品评 的中国老调子,还是 具当代 乃至 普世意义的中华代价 ,又或是精微的雅文化 、养生术、生存 艺术,抑或是夸大 中国特别 论的文明沙文主义?

20年代的殖民地当局 提倡中国国故,是为了抗衡民国新文化新风气 ,故此是带着愚民性子 的。如今 特区当局 在要求港人多承接中国文化的时间 ,要有更大的心胸 ,既学习也批驳 传统文化及党国文化,同时包纳大陆民间的各种新头脑 、新文化 ,如许 才对得起这个有一百多年自由传统的香港。

  12

身份是究竟 而不是题目

通过以上的叙述 ,各人 大概 会对香港的发展多了一些想法 。我比力 多说了一些汗青 迁移转变 点 、一些影响深远的政治决定 及生齿 的变迁,为了让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社会文化的特别 性 ,并指出香港人以及香港归属感、香港意识、香港身份 、香港文化等说法是这几十年才有的,可以说是带着汗青 的偶尔 性的。

不外 ,「香港人」这个身份一旦出现后 ,以后的香港发展就必须正视它的存在、恭敬 它的意愿。

49年前,一样平常 香港住民 也有多个身份,国族的﹝中国人﹞、省籍的﹝广东人﹞ 、地籍的﹝佛山人﹞ ,乃至 乡籍的,并有宗亲氏族的身份、行业身份、街坊身份,以至阶层 身份 、政党身份等等 。

他们收支 香港大陆 ,每每 反而并不以香港人自居。

49年后,很多 人把国与族拆开,不认国籍(中国人),只认族籍(中华民族、华人、华裔) ,其他身份照认不误。

他们在香港留下来,并渐渐 以香港人自居 。

回归后,国与族再归一 ,然而香港人的身份仍显着 确 白的存在。

这是究竟 ,不是题目 。

在复杂的当代 天下 ,身份不应黑白 此即彼的 ,肯定 要找到共存共荣之道,即英国政治学家戴维?赫德所说的「多条理 多方向的公民身份」。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西欧都会 人,既有所属城区的推举 权、市的推举 权 、省的推举 权、国会与国家首长的推举 权 ,并有跨国欧洲议会的推举 权,而她所属的社会党本身 是国际社会党构造 的成员,可以通过影响本身 的党去影响国际事件 ,别的 她还是 本国状师 工会成员,也是总部在比利时的无国界状师 构造 的义工,正在替刚果内战的妇女受害者提团体 诉讼,而她本身 正职则是替一家外资企业打工 ,常出差BRIC国家﹝巴西、俄罗斯 、印度、中国﹞ 。

并不是只有城邦才有公民,这在古希腊已有人提出,而有国家才有公民的观念则更是厥后 才建构出来的。如今 的趋势是公民身份同时往更微观的身份及更宏观的身份扩展 ,每个当代 人都会有很多 身份,多条理 多方向的分属多个社群,公民身份不应被任何一个社群所把持 ,反而应在每个社群内发扬公民权、推行 公民任务 。

身份题目 曾给香港人带来困扰,但各人 都应有充足 聪明 ,拒绝有你没我 、非此即彼的对立头脑 ,让多条理 多方向的公民身份共存共荣 。这次我的很选择性的香港社会文化史叙述 ,就在这里打上句号。